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1、 专业介绍: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甘蔗等粮经饲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生理生态,有关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以及耕作的理论与技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云南省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2人,副教授3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近5年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达2千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23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或获得登记,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科奖1项,一等奖1项,持续稳定的项目及经费支撑确保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进行。
2、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 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研究生处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考试 |
研究生处 |
综合英语(研究生英语) |
3 |
54 |
1 |
考试 |
研究生处 |
基础理论课 |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 |
2 |
36 |
1 |
考试 |
农学院 |
分子生物学与作物组学 |
2 |
36 |
1 |
考试 |
农学院 |
专业 基础课 |
高级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 |
2 |
36 |
2 |
考试 |
农学院 |
高级作物育种学 |
2 |
36 |
2 |
考试 |
农学院 |
植物成分分析 |
2 |
36 |
1 |
考试 |
农学院 |
高级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 |
2 |
36 |
1 |
考试 |
农学院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选修课程 |
日语 |
2 |
36 |
2 |
|
研究生处 |
泰语 |
2 |
36 |
2 |
|
研究生处 |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2 |
36 |
2 |
|
研究生处 |
专业选修课 |
作物学专业英语 |
2 |
36 |
1 |
考查 |
农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法 |
2 |
36 |
1 |
考查 |
农学院 |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 |
2 |
36 |
2 |
考查 |
农学院 |
|
|
|
|
|
|
|
|
非 学位课 |
专业选修课 |
分子遗传学 |
2 |
36 |
2 |
考查 |
农学院 |
生物信息学 |
2 |
36 |
2 |
考查 |
农学院 |
植物组织培养 |
2 |
36 |
1 |
考查 |
农学院 |
分子标记技术 |
2 |
36 |
1 |
考查 |
农学院 |
高级植物营养学 |
2 |
36 |
1 |
考查 |
资环学院 |
农业气候学原理及地理信息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农学院 |
农业生态学 |
2 |
36 |
1 |
考查 |
农学院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Seminar |
2 |
36 |
1 |
考查 |
农学院 |
必修环节 |
科学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 |
1 |
18 |
1 |
|
|
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 |
1 |
|
1-5 |
|
|
中期考核 |
/ |
/ |
3-4 |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
/ |
3 |
|
|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
/ |
/ |
1-4 |
|
|
补修课程 |
按一级学科设置3-8门补修课程。跨一级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在导师导小组)指导下补修其中2门,不计学分,但必须合格。 |
3.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云南低纬高原的生态条件,开展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及其环境因素与栽培措施的调控机制等研究。重点深入开展水稻、甘蔗、马铃薯、玉米、麦类等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开展作物耐寒、抗旱、抗虫、抗病等逆境生理、营养组分积累代谢、作物肥料、土壤微生物、作物内生菌与作物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为“云粮”“云薯”“云蔗”等云南优势特色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提供良好支撑。
针对云南地处高原、气候环境多样、坡耕地占比大水土流失严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问题,以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开展间套复种多样性种植、水土保持等保护性耕作措施与机理研究,致力提高山地作物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针对区域内丰富的植物资源条件,开展具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评价、利用研究,开展相关作物抗逆及对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适应机制等方面研究。聚焦区域作物生产关键问题,以基础理论问题解析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技术了展,解决作物生产中的问题。
4. 就业方向:
通过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了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适应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相关的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等多种岗位。
5. 硕士生导师
姓名 |
学历 |
职称 |
研究方向 |
郭华春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薯类作物生理生态 |
李富生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甘蔗资源研究与利用 |
李建宾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作物生理生态与产量品质形成 |
安曈昕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玉米种质资源利用与山地可持续利用 |
文建成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水稻种质资源利用 |
陈丽娟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稻作资源研究与利用 |
李东宣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稻作资源研究与利用 |
肖关丽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作物栽培生理生态 |
杨志清 |
硕士研究生 |
教授 |
药食同源作物资源评价 |
海梅荣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作物栽培生理生态 |
康志钰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麦类作物生理生态 |
字淑慧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作物栽培生理生态 |
张新永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作物栽培生理 |
李俊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作物逆境生理 |
欧阳铖人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作物栽培生理生态 |
周锋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作物生理生态与产量品质形成 |
张炜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作物生理生态与产量品质形成 |
张锐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